开云平台-骑士自三无一享,爵士依家骑士势领多仍下更三连捷!

开云 阅读:32 2025-11-11 12:45:08 评论:0

  

  72岁的沈阳老人高新民,是一位有着36年军旅生涯的老兵。

  他保存的数十封早年从军的家信,记录了一个16岁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强战士的完整心路历程。

  当兵时,高新民每天三更即起。别人都在睡觉,他在干什么?

  亲爱的妈妈:

  您好,近来工作很忙吧,身体健康吧!全家新年愉快吧!

  我于1964年12月29日接到了爸爸从金县的来信,知道了咱家的情况……爸爸的来信中提到,您和祖母比较挂念我,怕我太吃苦了,受不了。我想这也是自然的情况,尤其是在过元旦那一天,你们也是有些难受吧。在过元旦那天,我和连里的另外两个汉族老乡在一起闲谈,他们也都有同样的感觉,这是人之常情。一个家在东北的人,初次来到这人生地不熟的高原上,不能说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但是,我们应该想到,这儿是多么地需要我们去工作,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可爱的。我们几个汉族同志现在在这儿是生活得很习惯了,深深地感到,这儿比在家还好……

  这里自古以来都是彝族同胞居住的地方,较之内地是要落后的……现在这里在彝汉两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山区的面貌是大大地改变了。现在,有些地区已经成立了人民公社,和内地的交通也修建起来了,到过年火车也可以通了……

  请您告诉祖母,不必常挂念我,我在这儿是一切都能过得惯的,一切都很好。我想,一个青年人,总是呆在家门口,总是在安逸的环境中,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那有什么好处呢?那迟早是要变成寄生虫的。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真正的人来。现在,在新社会里长大的年轻人,是不知道今天生活的幸福的,只有实际去体验,都能知道。我想只有您和祖母、父亲,老一辈的,才真正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再告诉您个事。第一是前几天,我们部队把凉山地区的两个土匪彻底消灭了。全凉山地区的男女老少得此消息都欢喜若狂。第二,这儿的四好总评结束了,虽然自己在这一年中东调西调,在这儿还是评上了五好战士……

  祝全家身体健康,祝您工作顺利。

骑士自三无一享,爵士依家骑士势领多仍下更三连捷!

  此致

  敬礼

新民

骑士自三无一享,爵士依家骑士势领多仍下更三连捷!

1965年1月3日草

  1962年当兵时他才16岁

  72岁的高新民身材魁梧,言语质朴。16岁参军入伍,36年的军旅生涯在这位老人身上标注了独特的军人气质。他手中保存的数十封家信,是从1962年在沈阳正式参军到1969年调回沈阳这8年间写给父母亲和妹妹的。老人说:“这些信里,记录着我从一个‘大头兵’成长为一名军官的整个心路历程。”

  高新民是在1962年当兵的,那一年他16岁。

  1964年,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高新民成为凉山军分区的一名战士。虽然两年的军营磨炼已经让这个城里娃有了坚强的意志和不畏困难的勇气,并成长为班长,但当时偏远落后的大凉山还是给这个东北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在的成昆铁路从重庆到凉山昭觉县两个小时内即可到达,那时可不一样,全是盘山路,乘解放车走一天,住一夜兵站,再接着走,第四天才能进入凉山境内。”

  高新民所在的步兵十五团驻在大凉山深处。这个团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彝民团,战士大部分是当地的彝族同胞。在到达彝民团后写给父母亲的信中,高新民详细介绍了与东北大平原完全不同的日常生活:“部队驻地在半山腰中,帐篷内夏热冬凉,出了帐篷找不到巴掌大的一块平地,每走一步都是在上山下山,连就餐也属于站蹲姿势。加上语言不通和相对落后的生活条件,困难重重,我们这些城里来的学生兵必须努力适应……”

  战斗时第一批冲上山顶

  剿匪,这种在电视剧中的故事,就真实地发生在高新民的身上。老人回忆说:“到三连步兵九班当班长后,为尽快掌握军事技能,我每日三更即起,苦练刺杀、投弹、越障碍等功夫。一次,正练得大汗淋漓,忽听到枪响,全连奉命全副武装,上山剿匪。对这场战斗,我只有一个最初阶段的记忆:作为班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后来的事情就不知道了。战斗结束了,我在团卫生队苏醒过来,旁边一位负伤的战士告诉我,我冲锋太猛,大脑缺氧,在跑到山顶上时一下子休克了,被战友们用担架抬到了卫生队。”

  “看着他身上的伤,想想我‘受伤’的性质,我只有一言不发的份儿了。副指导员阿尔五合笑着对我说:‘娃几娃依尼姑嘿几嘿。’他的意思是,好好地睡一觉就好了。团参谋长李增森代表团首长来看我时,还对我说:“你这个大城市来的学生兵,能和大家一同冲上山顶就值得表扬。”

  那件事发生在1964年底。在前述给父母的信中,关于这段剿匪和休克的事,高新民只提了简短的一句:“前几天,我们部队把凉山地区的两个土匪彻底消灭了。全凉山地区的男女老少得此消息都欢喜若狂。”

  往事如烟,采访结束时,老人最后引用了一句歌词:“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

  我们的征集仍在进行

  辽宁日报大型新闻策划《两地书》将贯穿2017年全年,家书征集活动持续进行。

  书信式微,见字知故。传承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我们期待更多读者愿意分享您的家书和家书背后的故事。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张昕

  电话:13940528434

  邮箱:zhangxin535482@sina.com

  QQ:19906812

  微信:13940528434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青年大街356号

  邮编:110003

本报记者/张昕

新媒体编辑/杨东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